台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創刊號 序二

─ 張宏輝 ─

台灣大學台灣研究社由本人提議發起於1987年7月,正好是蔣經國去世前半年。其時,台灣社會正當戒嚴令取消,黨禁、報禁解除,開放大陸探親,各種從戰後即壓抑數十年的社會力全面爆發的時代;在台灣大學的校園中,學生運動也在蓬勃展開,學生中具有政治意識者,率皆懷抱高度熱情,忙於投入實際的政治運動的行列。

然而儘管學生們滿懷熱情,急於改造社會國家,但是在長期的封閉教育下,實際上學生對台灣社會的狀況所知有限,學生們急於醫治社會,卻未必了解台灣社會的病灶為何,學生們既不了解過去如何而來,很自然的,對於未來究應何往也說不上來。

就在此一背景下,當本人提議認為應當成立以認識台灣社會為主旨的學生社團時,迅速得到校內多人認同,並隨即於是年的12月正式成立。然而從創社伊始,這個社團的風格就和校內其他也同樣關心台灣社會的社團不同,正當其他社團以直接介入政治實踐為主要號召時,這個社團卻堅持要以深入了解台灣事務為根本重點,因為從創始時,幾個共同發起的成員就深深感覺到——政治運動是一時的,終將過去,然而對台灣所發生的各種事務做深入的了解,卻永遠都有必要,永遠都是不足的。另一方面,由於台大的台灣研究社同時是全國所有大專院校中第一個正式以台灣為研究主體的學生社團,為其他可能跟進的學校立下一個典範,早就在我們的構想中。

就在這種信念下,台灣研究社從成立開始,就和同時代的一般社團有一個不同的起點——以學術研究為主,希望為一般關心台灣社會的同學,能有一個不同於街頭狂飆的運動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成立之後,我們馬上面臨第一個問題——從哪裡開始著手?首先必需考慮的是學生的時間和能力,以及活動的意義性,當時大家從離我們最近的校園內想起,眾人不約而同的注意到在學校的各圖書館陰暗的角落中,都留存著數十年來從未整理過的日據時期即遺留下來的台灣資料,當有人提出來就以此為起點時,立刻得到全體社員的贊同,並即刻於1988年的暑假,十多位社員開始從農經系圖書館整理。就這樣,當其他學生在街頭大聲疾呼改革時,這批人卻在炎炎夏日中在地下室揮汗整理。出土的資料包括李登輝於1948年從台大畢業時的畢業論文《台灣農業勞動的研究》。之後,社員們又陸續完成人類學系和法學院圖書館的資料整理。

然而光是整理資料並不能滿足社員的自我期許,部分研究優異的社員就尋求更上一層樓的努力。同樣的,大家也是從身邊最近的地方尋找研究的起點,正是因此開始了台北帝國大學史的研究,初步的成果即是1990年和歷史系台灣史教研室合辦的「台北帝國大學學術研討會」。由於學生們的流動性很大,當時的一批研究者畢業之後,這項研究即中斷下來,直到最近才又重新恢復,研究成果即是本篇通訊。

這個通訊有幾個特色:一方面,它延續了過往台灣研究社從創始以來所堅持的深入認識台灣的傳統,事實上,它比前人走的更深更遠;另一方面,它結合了其他不同學校的研究者,擴大了關心和參與群,這些不同學校的參與者正是當年台大起頭各校跟進所累積的成果,而他們的結合更是為以後的發展立下一個更堅實的基礎。

本人從最早開始參與創立這個社團,到過去三年來擔任這個社團的指導老師,看著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從原先因為這個社團不以從事社會運動為目的而較不受學生認同的慘澹經營情況,到如今「深入了解台灣」這個發展路線受到肯定的轉變,不免感到唏歔和欣慰。藉由通訊的出版,希望能夠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喚起更多人的認同,讓更多人加入深刻了解台灣社會的過去和現在此一路線的行列,讓台灣未來的走向,是建立在紮實的學問基礎上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