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台灣大學所藏「台大校史檔案」
選單分類:
簡介台灣大學所藏「台大校史檔案」 |
|
一、前言目前台灣大學圖書館收藏一批台北帝大時期資料,包括有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及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檔案,以及部份戰後的文學院與法學院資料。 這批資料入藏的緣由是1989年底,文學院清理文學院圖書館旁之倉庫,無意中清理出一批舊資料準備丟棄,當時歷史系主任徐泓教授通知該系吳密察教授前往了解,經確認是戰前台北帝大時期遺留之文件,隨即在幾位歷史系學生及台灣研究社前輩(楊彥彬、吳瑞雲、吳敏菁、張詩薇)幫助之下,先搬移至吳密察研究室暫時保管,之後再遷移至台大研究圖書館四樓的一個小房間,等待整理編目,以俾對外開放使用。不久之後,法學院圖書館進行內部整理時,也於原欲丟棄的舊資料中發現了一批戰前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資料,吳密察教授經當時法學院圖書館彭慰主任通知後,再度帶領學生們將這批珍貴的資料,移放於研究圖書館。 由於圖書館一直無法挪出多餘人力進行分類編目手續,唯一的整理是由一群熱心的台灣研究社同學(邱景墩、簡淑媛、郭俊明、黃敏原、張世龍、傅家興)與薪傳社同學(陳彥仲、蔡佳珊、周含盈、郭彥斌、蔡晏霖),於1993年暑假,義務性地為這批檔案做分類,將泛黃腐朽的紙本收藏入牛皮紙袋中,鎖在研圖的鐵櫃內,避免受潮與更進一步的損壞。在整理的同時並為同質性較高的資料製作卡片及簡單的目錄。1995年台灣研究社帝大史小組成立之後,成員(陳昭如、陳偉智等)繼續進行整理的工作,目前仍有部份尚待整理。在本期雜誌中,先將這些檔案初步的面貌,介紹給大家。完整的目錄,希望能在下一期刊物中,發表出來。 二、台大所藏「台大校史檔案」分類介紹這批資料大致可分為三部份﹕一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文政學部的行政公文檔案及部份學生檔案與畢業論文;第二部份是自法學院圖書館移藏的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檔案;第三部份是一小部份戰後初期文學院與法學院的檔案。至於精確的分類目錄及數量統計,目前正在整理中。待整理完畢之後,將於以後出刊的《Academia-台北帝國大學研究》中刊出。
(一)台北帝大文政學部檔案目前粗分為五類,包括教職員相關人事資料、教育活動資料、學生資料、南方人文研究所資料以及學內通報,其中以學生資料數目最多,種類也最繁雜。
(二)台北高等商業學校註4檔案此為原法學院圖書館所藏台北高商的檔案﹐大部份為行政人事資料﹐如昭和8年至20年出張命令﹑大正8年至14年台北高商人事類公文﹑台北高商預算﹑招待宴會事務雜支簿﹑台北高商收納報告書﹑台北高商陞等昇級人事資料﹑北高商傭員名簿﹑訓導關係書類﹑大正8年至昭和14年學校出入許可......等。
(三)戰後台大檔案這批資料中也包括了一些戰後初期行政檔案。
三、台北帝大檔案中的文政學部學生畢業論文《台北帝大研究通訊》創刊號中,陳偉智〈文政學部──史學科簡介〉根據『史學科研究年報「彙報」欄』,已做出昭和六年至昭和十七年間的卒業論文一覽表,本期陳昭如〈初探台北帝大政學科的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一文也以這批檔案為素材整理了部份的政學科學生的畢業論文。 這批檔案中有畢業論文(時稱「卒業論文」)74件。大都為文政學部畢業生之畢業論文。要瞭解殖民地時期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的學術建制(academic establishment),除了從學校、教師這一側面之外,學生作為學校知識活動的客體與主體之一,亦是不能忽略的。這些文政學部各專攻學生們的畢業論文,或許可以提供我們進一步瞭解殖民地帝國大學,在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環節與機制上,一個很有用的切入點。 以下依時間順序列出畢業學生及其論文(依據年度別與卒業論文號別排列,若卒業論文號別不清楚,則置於該年度之最後)。
|
年度 | 學生 | 學部、專攻 | 畢 業 論 文 | 附註 |
? | 西松由弘*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如何子教」現彼教育愛 | 手寫稿、35頁 |
? | 杉浦敬一* | 哲學科東洋哲學專攻 | 宗教教育 | 手寫稿 |
1930 | 田中貴朗 | 政學科 | 天皇神聖論 | 手寫稿、No3 |
1930 | 馬淵東一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支那古代於片系雙系 | No5、87頁(台研社藏有影印本) |
1930 | 牟田恒義 | 哲學科西洋哲學專攻 | 意識的構造 | 手寫稿、No5、50頁 |
1930 | 池火田敏夫 | 政學科 | 中小商工業金融難原因其對策 | 手寫稿、No6 |
1930 | 鍾德鈞 | 政學科 | 恐慌論 | 手寫稿、No7 |
1930 | 秋永肇 | 政學科 | 多元的國家論若干問題─ H. J. -一研究 | 手寫稿、No8 |
1930 | 柳武雄 | 政學科 | 人及日本人 | 手寫稿、No9 |
1930 | 岩壺隡哉 | 政學科 | -國家論基礎的一考察──特其方法就── | 手寫稿、No11 |
1930 | 中川彌一 | 哲學科心理學專攻 | 能面表情心理的研究 | 手寫稿、No12、附能面照片、244頁 |
1930 | 中蘭昌二 | 政學科 | 我國体 | 手寫稿、No13 |
1930 | 澀谷良一 | 政學科 | 公債市價就 | 手寫稿、No14 |
1930 | 大火田定一 | 政學科 | 責任理論見違法認識 | 手寫稿 |
1931 | 中山庚子男 | 哲學枓教育學專攻 | ‧『教育理論』就 | 手寫稿、No1、414頁 |
1931 | 中治赳夫 | 史學科國史學專攻 | 德川幕府之檢地 | 手寫稿、No2、384頁 |
1931 | 大山綱武 | 政學科 | 日本都市經濟研究 | 手寫稿、No3 |
1931 | 鄉原正雄 | 史學科南洋史專攻 | 拾六七世紀於呂宋島日本人 | 手寫稿、No3、194頁 |
1931 | 波田野丈夫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景教名稱變遷考 | 手寫稿(以「波田野用原稿」寫成)、No4、255頁 |
1931 | 吉屋次雄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第十九世紀初葉於英支貿易──西曆一八○○年一八三四年至間英口東印度會社對支貿易策中心── | 手寫稿、No5、300頁 |
1931 | 三木久義三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竹田出雲藝術 | 手寫稿、No8、488頁 |
1931 | 能勢賴賢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萬葉集卷十三研究 | 手寫稿、No9、364頁 |
1931 | 大西吉壽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萬葉集東歌考察 | 手寫稿、No10、585頁 |
1931 | 野村靖夫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石川啄木論 | 手寫稿、No11、387頁 |
1931 | 陳欽錩**(K. S. Chin)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An Annotated Collection of Formosan Songs Compared with English Ballads. | 打字稿、No13、90頁(此本論文有兩個版本,另一為昭和七年、No16) |
1931 | 今澤正雄(Masao Imasawa)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Jack London the Man─ A preparatory Study ─(‧面影) | 打字稿、No14、148頁 |
1931 | 三羽一郎(Ighiro Mitsuwa)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研究並作者生涯(A Study of “ Tom Jones” with Life of the Author) | 打字稿、No15、92頁 |
1931 | 江里口徹男 | 政學科 | 中小商工業者問題付 | 手寫稿、No16 |
1931 | 胡煥奇 | 政學科 | 孫文學說研究 | 手寫稿、No19 |
1931 | 東嘉生 | 政學科 | 政治的支配植民──主R. M. Mactuer國家觀P.Deutwein植民本質論 | 手寫稿、No21 |
1931 | 中村富夫 | 政學科 | 小賣商店對百貨店問題就 | 手寫稿、No23 |
1931 | 上野肇 | 政學科 | 大日本帝國憲法效力 | 手寫稿、No24 |
1931 | 松本盛長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四書見人格思想 | 手寫稿、487頁 |
1932 | 溝越寬 | 政學科 | 近代貨物配給傾向(直接販賣論) | 手寫稿 |
1932 | 田大熊 | 文學科東洋文學專攻 | 唐宋以前評論界 | 手寫稿、No7、130頁 |
1932 | 片山時秋(T. Katayama) | 文學科 | “Ibsen’s Influence on Galthworthy’s Drama” | 打字稿、No10、117頁 |
1932 | 關普(M. Kudo) | 文學科 | -面影(Lowrence?) | 打字稿、No12、41頁 |
1932 | 孫萬枝 | 政學科 | 古典學派於人口理論發展 | 手寫稿、No13 |
1932 | 陳欽錩(K. S. Chin) | 文學科 |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Ballad and Formosan Folk-Song” | 打字稿、No16、88頁 |
1932 | 魏根宣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John Galsworthy as a Dramatist”(劇作家‧--) | 打字稿、155頁 |
1932 | 小島武味 | 哲學科西洋哲學專攻 | 「純粹理性批判」於內官問題 | 手寫稿﹑68頁 |
1932 | 山本奈良男 | 文學科國語國文學科 | 芥川龍之介論 | 手寫稿、272頁 |
1932 | 佐藤文一 | 文學科 | ─戀愛詩現美的幻影其根元 | 打字稿 |
1932 | 吳守禮 | 文學科東洋文學專攻 | 詩經文法的研究─主一二虛詞─ | 手寫稿、以「守禮用箋」寫成、208頁 |
1933 | 中野格郎 | 哲學科 | -‧-教育目的論對一考察 | 手寫稿、No1、204頁 |
1933 | 西田豐明 | 哲學科教育學專攻 | ─教育學說 | 手寫稿、No2(昭和7年度卒業論文、昭和8年1月16日提出) |
1933 | 齊藤知太郎 | 史學科 | 教派神道三派發生其發達 | 手寫稿、No2、184頁 |
1933 | 天土春樹(Haruki Matsuohi)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 A Study of Yeat’s Plays” | 打字稿、114頁 |
1933 | 佐渡理三郎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宋代都市研究 | 手寫稿、附圖、127頁 |
1933 | 松永富士雄(Fujio Matsunaca)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 Introductory Study of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 | 打字稿 |
1933 | 黑田定雄 | 文學科國語國文學專攻 | 午名草子研究及〝評釋〞 | 手寫稿、共三冊 |
1934 | 生嵨靜人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Eugene O’neill(‧) | 打字稿、No6、92頁 |
1934 | 椎名力之助(R. Shiina)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 A Study of John Keats” | 打字稿、105頁 |
1934 | 小川好雄(Yoshio Ogawa)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 A Short study of the Chronicle Novel” | 打字稿 |
1934 | 大森政壽(M. Omori)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On “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 of Woman” | 打字稿、68頁(昭和8年卒業論文) |
1934 | 森吉直城 | 政學科 | 日本於-經濟 | 手寫稿、共四冊 |
1934 | 飯田修二 | 政學科 | 佛蘭西革命時代不換紙幣 | 手寫稿 |
1934 | 鈴本武雄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 D. H. Lawrence” | 打字稿、190頁(昭和8年卒業論文) |
1935 | 松本 寶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有島武郎論附錄﹕有島武郎研究文獻目錄附錄﹕有島武郎略年譜 | 手寫稿、No1、481頁(本文) |
1935 | 今野正夫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岩野泡鳴論 | 手寫稿、No2、629頁 |
1935 | 伊藤博夫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島崎藤村研究附錄﹕藤村年譜、藤村研究書目 | 手寫稿、No3、470頁 |
1935 | 中尾德藏 | 文學科國語學國文學專攻 | 秀川景樹歌論特「」中心─考察 | 手寫稿、No4、304頁 |
1935 | 林啟東(Keiko Rin)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A Stu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手寫稿、No5、69頁 |
1936 | 林龍標(Ryuhyo Rin)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Aldous Huxley(A Study of Point Counter Point) | 打字稿、No7、81頁 |
1936 | 大津和夫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近松世話物研究(上、中、下三冊) | 手寫稿、No3、紙為「大津和夫用」、1210頁 |
1936 | 岩壺卓夫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本居宣長文學論 | 手寫稿、No4、724頁 |
1937 | 少名子正義 | 史學科東洋史專攻 | 比律賓於基督教傳道事業 | 手寫稿、附地圖、No3 |
1937 | 加藤元福 | 哲學科倫理學專攻 | 倫理學先驗的自由於 | 手寫稿、以「加藤用箋」寫成、指導=世良教授、柳田助教授 |
1937 | 秋月豐文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正岡子規研究 | 手寫稿、No4、777頁 |
1938 | 中澤孝一郎 | 史學科國史學專攻 | 德川幕府參觀交替政策 | 手寫稿、No1、226頁 |
1938 | 石本君子(Kimiko Ishimoto)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Mary Wdbb; A Study of Her Works | 打字稿、No4、95頁 |
1938 | 山口鐵雄(T.Yama guchi) | 文學科英文學專攻 | Shelley’s Poems | 打字稿、No5、131頁 |
1938 | 服部正義 | 文學科國語學專攻 | 國語學史上於鈴木日良 | 手寫稿、No5、598頁(昭和12年度卒業論文,昭和13年1月15日提出) |
1942 | 木通田豊 | 史學科南洋史學專攻 | 教育史概說(福島助教授)『─讀攷』──第一﹑第二﹑第三篇中心─ | 手寫稿﹑No8、24頁 |
說明
「年度」係指論文提出的年度,與畢業年度並不一定相同。 西松由弘、山浦敬一在目前所能掌握的學生資料中均未見到他們的名字,因此這兩個人的詳細資料仍有待查明。 陳欽錩於1936年、1937年分別提出一本論文,題目不盡相同。對於這個現象,有待進一步的解釋。
林欣宜: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註1.學修原簿即學生歷年成績單,有一些年度則印為「修學原簿」。 註3. 此研究所成立於昭和16年(1931年),試圖以之為日本南進化的研究基地,同時並成立了「南方資源研究所」。南方人文研究所旨在研究「南方」之歷史社會人文。戰後接收時改為「華南人文研究所」。 註4. 據陳俐甫〈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沿革(一九一九─一九四七)〉(《臺北文獻》直字95期,1991年3月),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存在時間為1919年至1947年,其間校名五易,1947年1月國立台灣大學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時稱省立法商學院)併入法學院內,並繼承原有校地、建築物及圖書資料等動產及不動產。 |
|
本文原載於,國立台灣大學台灣研究社,《Academia:台北帝國大學研究》第 2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