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資料

內容簡介

校史資料

凡足以從中窺見本校歷來教學、研究及師生各項活動的情形,應該都可列入廣義的「校史資料」。但這裡我們所指的,是針對較為罕見且應妥善保存的珍貴史料。本館校史資料涵蓋的時間最早由臺北帝國大學創設的昭和三年(1928)起至現在為,依其主題大致可區分為下列幾種:

  • 學校概況:《臺北帝大沿革史》、《臺北帝國大學一覽》、《臺大概況》、《臺大三十年》、《臺大五十年》等屬概述性校史資料。
  • 校刊類:《學內通報》、《臺大校刊》、《臺大校訊》等。
  • 學校規章:《臺北帝國大學訓令規程及例規》、《文政學部規程》、《學生便覽》等。
  • 臺北帝國大學期刊昭和3年創立臺北帝國大學時,設有文政學部與理農學部兩學部,並附設農林專門部。昭和11年(1936)增設醫學部,並附設醫學專門部。昭和19年(1944)將理農學部分立為理學部與農學部,並新設工學部,臺北帝國大學成為一擁有5個學部的綜合性大學。除了學部的設置與分立之外,帝大也於昭和14年(1939)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昭和16年設立大學預科,昭和12年(1937)設立南方人文研究所與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至1945年日本戰敗國府接收為止,臺北帝大總共有一百一十五個講座,預科、大學院與三個研究所。前述單位僅存的一些研究年報、紀要、紀念演講集,在數量上已十分稀有,亟需好好保存,目前便庋藏於校史資料區。
  • 臺北帝國大學卒業論文臺北帝國大學於昭和3年創立,創立之初,除了訂定「臺北帝國大學通則」外,為了治學,也訂定「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規程」及「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規程」,規範臺北帝大學生的修業時間,最短3年,最長6年。亦訂有各科學生必修科目及單位數(學分數),學生需全部科目試驗合格及學士試驗合格才能卒業,但需全部科目試驗合格後,才能參加學士試驗。學士試驗包括論文試驗及口頭試驗,學士試驗合格獲頒學士學位,如:文學科卒業生獲頒「文學士」、政學科卒業生獲頒「法學士」、生物學科卒業生獲頒「理學士」。臺大圖書館藏有這一批「臺北帝國大學卒業論文」,數量不多,具學術研究價值。
  • 檔案及會議記錄:含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檔案、臺北帝國大學文政部以及部份戰後的文學院與法學院資料。另外還有民國三十六年後大部分的行政會議紀錄與校務會議紀錄等。
  • 校友刊物與畢業紀念冊:《臺北帝國大學學生生徒生活調查》、《臺北帝大的生活》、《芝蘭》、《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創立六十年記念》等,此外,還有歷年畢業紀念冊,但限本校編制內及退休教職員工、在學學生與校友申請閱覽,且不得作任何形式之複製。
  • 校史研究:如《臺北帝國大學史研究研討會論文集》、Academia─台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 《創刊號》Academia─台北帝國大學研究《第二號》 本校歷史悠久,相關隸屬單位頗為龐雜。對各單位之檔案、出版品等校史資料,目前無既定徵集制度配合,所以圖書館僅能盡力收集,力求完整。我們期盼更多的校史資料入藏,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力進行研究與整理,甚至撰寫專文發表,承傳予後,裨益來者。
  •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論文係蒐藏本校早期(民國34年至49年前後)大學部四年級畢業生之「畢業論文」。教育部於民國17年全國教育會議訂定大學學制規定,大學部四年級「畢業論文」為必修課程之一,學生需修習「畢業論文」及格始得畢業,獲頒學士學位。民國45 年以後,各系相繼成立研究所碩士班,「畢業論文」為必修科目之一,因此大學部「畢業論文」不再列為必修課,部分學系改為選修課,部分學系則將「畢業論文」科目更改為「論文」、「研究方法」 、「論文寫作」等。此後,大學部即鮮少有「畢業論文」課程。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