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唐中葉以後之胡化藩鎮 |
韓復智 |
1964.
|
歷史學系 |
Book |
甲申政變與中日之關係 |
陳詠虹 |
1964.
|
歷史學系 |
Book |
關東世族與唐朝前期的政治 |
張哲郎 |
1964.
|
歷史學系 |
Book |
略述明太祖朝「陵寢宮殿御用」諸制 |
陳成真 |
1965.
|
歷史學系 |
Book |
劉銘傳與臺灣 |
李博榮 |
1965.
|
歷史學系 |
Book |
明代定都兩京的經過 |
趙鎮慈. |
民54[1965]
|
歷史學系 |
Book |
譯「大學之興起」 |
Haskins, Charles Homer, 1870-1937.;蘇綏蘭.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清代研究新疆之人士及其著作 |
張秀蓉. |
1965[民54]
|
歷史學系 |
Book |
清代地理沿革考 |
徐泓. |
民54[1965]
|
歷史學系 |
Book |
顧亭林思想概述 |
馬天綱. |
1966[民55]
|
歷史學系 |
Book |
明代的工匠制度 |
彭先進 |
1966.
|
歷史學系 |
Book |
馮道年譜 |
石萬壽. |
1966[民55]
|
歷史學系 |
Book |
論明代初葉中葉之士風 |
黃敏枝. |
民56[1967]
|
歷史學系 |
Book |
歷史的歸屬 |
涂永清.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宋代物產之地理分佈 |
闞興蒲.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人的現象 |
Teilhard de Chardin, Pierre.;李弘祺1945-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梁啟超的新史學 |
康虹麗.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資治通鑒附論的分析 |
康銘. |
1968[民57]
|
歷史學系 |
Book |
隋唐的均田制度 |
劉筱齡. |
1971[民60]
|
歷史學系 |
Book |
郭嵩燾出使記 |
劉勝驥. |
1971[民60]
|
歷史學系 |
Book |
關於「東西洋考」中的明代中邏交通 |
張美惠 |
1947.
|
歷史學系 |
Book |
微聲器 |
楊基銘. |
1958[民47]
|
物理學系 |
Book |
質量譜分析器 |
蔡劍深. |
民44[1955]
|
物理學系 |
Book |
The transmission of particles through potential steps |
林信二. |
民44[1955]
|
物理學系 |
Book |
濕度計物質之吸濕特性 |
劉遠中. |
1955[民44]
|
物理學系 |
Book |
Derivation of equation of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an ionized medium and determination of true heights of the ionosphere = 在電離介質中電磁波之波動方程式及電離層高度之決定 |
沈君山. |
1955[民44]
|
物理學系 |
Book |
The spark specturm of artificial lighting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
吳式玉.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Atomic clock : its controller : the 3,3-line of the ammonia molecule |
陳勁強. |
民44[1955]
|
物理學系 |
Book |
Analysis of measurement of sound intensity |
彭爭之. |
1957[民46]
|
物理學系 |
Book |
Mesurement of radioactive ores by ionization chambers and counter |
陳守信.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熱擴散同位素之分離 |
張鏡澄.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非金屬物質的彈性 : 玻璃破壞的研究 |
蕭冬然.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揚聲器 |
劉幸細. |
民45[1956]
|
物理學系 |
Book |
The spark specturm of artificial lightning at reduced pressure |
張樂義.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The measurement of neutrons from Ra-Be source |
許東鴻. |
1956[民45]
|
物理學系 |
Book |
哈密爾敦原理對熱力學之運用 |
傅振民. |
民45[1956]
|
物理學系 |
Book |
On the diffraction of light |
謝双源. |
1957[民46]
|
物理學系 |
Book |
On a generalization of field theory |
楊銀圳. |
1957[民46]
|
物理學系 |
Book |
高能量光子計數器之設計 = A design of high energy photon counter |
施家暉. |
民46[1957]
|
物理學系 |
Book |
On the irreversible production of entropy |
陳蔡鏡堂. |
1957[民46]
|
物理學系 |
Book |
Crystal Analysis by X-ray (powder method) |
李英騰 |
1959.
|
物理學系 |
Book |
The powder method of crystal analysis |
何南生 |
[1957?]
|
物理學系 |
Book |
ヒコーム人性論 |
李康濟 |
1951.
|
哲學系 |
Book |
藝術精神 |
|
[1958?]
|
哲學系 |
Book |
A character study of 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 |
|
[1952?]
|
外國文學系 |
Book |
A study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 威廉馬克皮司薩克銳之硏究 |
盧錦 |
1951.
|
外國文學系 |
Book |
W. M. Thackeray's view of society as expressed in "Vanity fair" |
齊同 |
1952.
|
外國文學系 |
Book |
一九○四年榮赫鵬進軍拉薩始末 |
羅滙榮 |
1963.
|
歷史學系 |
Book |
罪刑法定主義 |
廖錦江 |
1951.
|
法律學系 |
Book |
契約之基礎理論 |
高文彬 |
1952.
|
法律學系 |